刷爆硅谷的社交新概念「StaaS」:用 PoW 揭开网络效应形成秘密

当前位置:首页 > 币圈百科 > 刷爆硅谷的社交新概念「StaaS」:用 PoW 揭开网络效应形成秘密

刷爆硅谷的社交新概念「StaaS」:用 PoW 揭开网络效应形成秘密

2022-12-14币圈百科233

本文作者是亚马逊战略部门第一分析师,曾是Hulu和Flipboard的产品负责人。原标题为“状态即服务(StaaS)”。链接见文末。

作者通过引入一个新的维度(社会资本),帮助我们理解社交网络是如何迭代和循环的。至于新的社会力量为何崛起,旧的社会帝国如何保持活力,这些问题可能还得从区块链和加密货币的核心来回答。

由于理解的难度,我适度减少了原文略显冗余的逻辑,用适合中国互联网用户的版本替换了部分案例。但即便如此,文章的篇幅仍然超过了一万字。

原标题:《禅与社交网络维修艺术(完整版)》来源:微信官方账号Yourseeker作者:曾翔

人是寻求地位的猴子

先说两个基本原理:

人是寻求地位的猴子,人会寻求获得社会资本的最有效途径

造成这种结果的主要原因是社会资本无法精确测量。数字提供了准确性和可信度,因此我们将使用它们来计算和衡量金融资本(货币或资产,下同)及其流量。大多数财经网站和分析机构也会非常准确地统计和分析货币的价格和变化。

但我们仍然缺乏一种类似的方法来衡量社会资本的价值和流量。现有研究机构太少,研究结论不够深入。如果能在用户数量之外,用一个更好的衡量标准(比如DAU、MAU),或许可以对市面上所有的社交产品账号进行排序分析,让一份年度报告拥有和互联网女王玛丽米克尔每年发布的互联网趋势报告一样的影响力。

既然无法准确证明,那怎么证明它真的存在呢?

我们可以发现,绝大多数社交产品能够给用户带来的社会资本远远超过实际产生的金融资本,尤其是在前期。无论国内互联网公司还是硅谷创业公司,在早期,大家都认为原则是:不要先赚钱,增加用户数量,以建立社交关系为重点。而且,虽然我们实际上无法量化社会资本,但作为社会生物,我们总能感受到它。

社会资本的存在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在互联网上的社会行为。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里,软件即服务(SaaS)非常流行。如果我们把社交网络看成一种软件,而用户社会资本所负载的状态也是一种服务,这就是我们接下来要深入探讨的,即StaaS (Status-as-a-Service)。

社交网络的传统模式

成功的社交网络的经验之一是,在用户少的时候,首先要吸引人使用。通常,产品本身可以满足一个基本的效用。

社交网络的建立需要一个冷启动的过程。鸡下蛋的问题其实挺好解决的:首先你要有一些鸡,然后下蛋,孵化其他的,等等。但更困难的问题是,为什么第一批鸡在没有其他鸡存在的情况下来到这里,然后为什么其他鸡也选择跟随。

这就是为什么A16Z的合伙人chris dickson给出了一个经验性的解决方案:为工具而来,为网络而留。这就是为什么社交网络遵循梅特卡夫定律:网络的价值与用户数量的平方成正比。这就是为什么社交网络的增长曲线会在某个单点突然爆发。

但是深挖下去似乎还是有疑问:

为什么一些大的社交网络会突然消散或者输给新的小的?为什么工具体验优秀的小网络最后吸引不到足够多的用户,而看似无用的东西却可以?为什么一些社交网络在用户激增的情况下失去了原有的价值感?

所有这些问题的答案都在于对社会资本的研究。一个社交网络如何帮助人们积累社会资本,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平衡用户之间的博弈?坦率地说,社交产品应该如何有意无意地利用“人性是一只追求地位的猴子”这一事实?

引用一句话:如果我是假的,我不会注意到,因为我的追随者不会。“

传统社会资本模型社会资本框架

传统观点认为,社交网络能给人们带来实用效用和娱乐。但我想延伸到第三个维度:社会资本。

刷爆硅谷的社交新概念「StaaS」:用 PoW 揭开网络效应形成秘密但是,在本文中,我们优先分析其中的两个,实际效用和社会资本,因为娱乐太复杂,需要另作解释。

于是就变成了:

很多时候,我们可以清晰地感知到社交网络的实际效用。例如,脸书和微信可以让你接触到很多人,了解他们的动态。和WhatsApp、微信一样,帮你和世界各地的人交流、视频聊天,短信也不用付费。这些都是实际效果。刷爆硅谷的社交新概念「StaaS」:用 PoW 揭开网络效应形成秘密

但是社会资本呢?怎样才能利用社交网络积累社会资本?如何衡量?

社交网络关于实际效用的竞争是达尔文式的,理性的,极其清晰的。比如核心竞争力就是短信传输最快,视频会议传输质量最稳定。

但是他们没有想象的空间。分析如何帮助人们获取社会资本更有意思。

随着Instagram(照片)和Snapchat/Vine(视频)的兴起,很长一段时间,人们都以为新的社交网络会建立在新的媒体上。但媒体形式可能不是最重要的,但底层机制才是。

正是如此,为了模拟一个成功的社交网络的底层机制,我们引入加密货币的概念和原理。

社交网络与ICO社交网络作为ICO的

为什么一个新的社交网络类似于ICO?

1。每个社交网络都会释放一个新的社会资本。2.你必须出示工作证明才能得到代币。3.随着时间的推移,在每个社交网络上挖掘token会变得越来越困难。4.很多人看不懂也不想看到社交网络和加密货币。

1,4无需解释。说明重点2、3:

所有的社交网络需要你付出什么才能获得社会资本:

1。比如脸书/微信朋友圈,你需要更新你的好玩状态;2、Instagram,需要更新有趣的照片;3.Vine/Tik Tok/Aauto更快需要更新有趣的短视频。

同样的,Quora,Reddit和Twitch,知乎,微博和Instant,你可以反推这些社交网络所要求的工作证明(POW)。

(关于社会资本还有一点,你可能会抱怨你的动态比明星的更好,更有趣,但是你没有得到同等程度的反转,这很正常。因为社会资本可以跨平台迁移,所以有先天性的社会资本,也有对应token的预挖掘机制。)

如果你加入一个社交网络的时间足够早,你就会知道更容易获得社交资本(粉丝数、赞数等)。)比别人多。比如Twitter、微博、知乎、Instant,它们的早期用户有着天然的优势,积累了大量的粉丝。只是因为他们很早就适应了。

而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同一个网络,社会资本攫取必然会发生。 大家更熟悉游戏规则,所以竞争会更激烈。

为什么工作证明(POW)很重要。为什么工作证明很重要

和加密货币一样,如果某个平台的社会资本获取过于简单,就没有价值。与价值的稀缺性相关,社交网络的稀缺性来自于工作证明(POW)。

还记得我们讲过的第一个原则吗?人是一只寻求地位的猴子。地位本身是相对的。如果每个人都能达到一定的地位,那么事实上没有人真的有“地位”。

对于像Musical.ly、Tik Tok、Aauto Quicker这样的短视频平台,大部分人并不容易获得粉丝和地位(因为很难发布一个有趣的视频),所以一开始并不使用。但对于其他人(如早期青少年和专业MCN机构)来说,相对划算,所以蜂拥而至。

这是我们的第二个原则。人们会寻找最有效的方式来积累最多的社会资本。

作为反例,为什么有些工具性产品不能平滑过渡到社交网络?

Prisma,一款照片滤镜工具,刚发布的时候非常受欢迎。它一键把你的照片变成艺术画,操作非常简单流畅。

但问题是太简洁流畅了。

既然任何一张照片都可以通过点击一个按钮变成一件精美的艺术品,那么它们中没有一张能真正脱颖而出。它缺乏给用户真正有价值的社交资产的机制/能力。

相比之下,虽然Instagram在早期也是一个过滤工具,但是它所能带来的改进是有限的。一张真正被认可的照片,还是要看摄影师的构图技巧和主题选择。因为难度大,需要工作证明,天生的社会资本可以被认可,值得追求。

这当然不是社交网络成功的唯一原因。如前所述,实用和娱乐也能带来社交网络。但是引入社会资本的概念,可以帮助我们解释为什么一些看似无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效的社交网络是成功的。

脸书原著证明脸书原著证明

脸书直到变成那个脸书才真正被大家记住。但是早期是怎么打败MySpace的呢?要知道,刚开始的时候,这里只有文字状态的更新,和竞品没有太大区别。

事实上,它早期真正的原创作品被证明是极其著名的:你必须是哈佛的学生。通过使用校园邮箱注册,脸书已经成为事实上的“精英过滤器”。

在后期的推广过程中,先是针对常青藤名校,后来又看中了大学用户。脸书一直保持着狭窄的年龄层,并基于其排他性和教育水平有节制地扩张。

社交资本ROI

如果一个人在平台上发布有趣的内容,那么他获得赞、评论和关注者的速度会有多快?这和用户需要多长时间去理解平台规则并适应它有关。

比如年轻人使用社交媒体最频繁,对投资回报最敏感。美国年轻人往往不喜欢Twitter,更喜欢Instagram。

并不是说Twitter不能成为弘毅。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超过一万条的推文点赞或转发(也许Twitter可以尝试将这些内容组装成纸制品,以弥补其流动性)。但这并不常见,大多数推文根本没人看过。

相对而言,Instagram是年轻人首选的社交战场,因为虽然没有转发选项,但Ins允许几乎无限的标签,有利于后续分发,自然也能让年轻用户感知到其投资回报率蓑衣网小编2022足够高。

对于投资人和社交产品经理来说,总是用各种测试账号在不同的社交网络上发布一些有代表性的内容,跟踪他们的社交资本回报率和流动性,应该是相当有趣的事情。

关于提高社会资本的投资回报率,还有一个关键点:这个社交网络的功能是否足以增加内容的传播。

传统社交网络的转发正在被推荐算法的feed流所取代。因为前者依赖于粉丝本身,难以激活和有效提高新玩家在获取社会资本方面的投资回报率。

Tik Tok和头条的崛起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机器推荐有突破社交媒体,实现更高分发效率的可能性。在这类平台上,算法优先,关注数次之。粉丝关注一个大V是出于爱,但下次不刻意去找,还是看不到大V的内容,反过来,大V要讨好的是算法,而不是粉丝。

这意味着机器推荐带来的反馈回路比松散的关系链更有效、更紧密、更安全。理论上,后期用户更有可能通过优质内容获得更高的社会资本投入回报,从而走在前面。

换个角度再想想。如果是关注和被关注的机制,这种网络能奖励的就是前期获得大量粉丝的人。他们的新内容有实现更大曝光的可能性,不仅仅是因为内容质量获得了新的关注。

这就是社交网络正在失去活力的原因:旧的社会资本无法被清除和盘活,新来者将失去依靠机制获得高社会资本回报的动力。

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者,甚至是好奇的旁观者,都可以通过公布各种测试内容来衡量社交网络和机器算法的分发效率和公平性。

无论是金融资本还是社会资本,激活其流动性,让后来者成为可能,才是保持制度活力的根本。

为什么复制工作被证明是一个糟糕的策略?为什么复制工作证明是糟糕的策略?

我们经常看到新的社交网络(试图)层出不穷,但实际上很多都是在互相模仿。App.net和乳齿象是推特的克隆。虽然有一些区别,但是没有太大的区别。蓑衣网小编2022

这些克隆体大多已经失败或者将要失败,因为在这样一个服务游戏的地位下,他们只是简单的复制了其他产品的工作证书。如果工作证书都是一样的,那么你还没有真正创造出新的社会资本,新的网络一开始也不大,你说服不了人家转投你。

这里还是先发优势的问题。大的(拥有高社会资本的)平台/KOL可以快速学习新兴人群的新特点,并嫁接到占主导地位的现有平台。毕竟抄杀是在职者的有效策略。

最有争议的案例是脸书从Snapchat抄袭故事,移植到Instagram上。我认为故事格式是一种内容形式的创新,以减少社会压力。

发布高质量的内容当然有利于获取社会资本,但是过多的更新也会起到反作用。为了让观众承担起浏览内容的“责任”,保证每个人都能无后顾之忧地更新内容,故事就出来了。因此,以后,任何发现增长势头不太好的社交网络都会试图在某个时候将这种形式移植到自己的网络中。

但具有讽刺意味的是,随着各种产品给Stories格式添加越来越多的滤镜和功能,Stories所需的作品证明发布难度也在不断升级。可以发现,Instagram上的很多故事甚至比普通的帖子还要详细和耗时。

这意味着您可以暂时帮猴子从寻求状态的游戏中解脱出来,但不会长久。

科技史上最伟大的社交资本创造事件 The Greatest Social Capital Creation Event in Tech History

在全球科技史上,最大的一次社交资本热潮事件就是 Facebook 推出 News Feed。

在 News Feed 之前,如果你在 MySpace、Facebook 上玩耍,必须单独点击每个人的个人资料,然后不断跳转。事后看来这滑稽的,社交网络的用户居然得承担如此沉重的消费内容的负担。

通过将你关注的所有帐户中的所有更新合并到一个连续的默认界面,Facebook 的 News Feed 不仅提高了新帖子的分发效率,也将所有帖子放在了一个赛场,让它们相互竞争。与此同时,所有发布者好像突然被放在同一个广袤无垠的舞台上,为观众表演节目。

可以预见,这之后会发生一场内容大爆炸。帖子数量增加了,人们的互动增加了。最初,不习惯这种形式的用户都在抱怨 News Feed,但是他们的身体很诚实。好在 Facebook 顶住了压力,看数据,而不是过分关注公众的反对意见。

那个黄金时代也迅速引发了人们积累社交资本的热情。为什么那个帖子获得的喜欢比我多十倍?我的哪些内容最受欢迎?现在我们都在谈论机器学习,但作为社会性生物,人类在破译信息上的能力同样出色。

随着发布、关注、学习、再发布的路径不断优化,反馈过程也越来越快。人们开始在社交网络上关注了越来越多的帐户,内容开始超载,信噪比下降到足以影响用户参与的程度。

于是,几乎任何社交网络最终都转向一个相同的解决方案:借助算法进行分发。

社交资本的军备竞赛是否会不断升级?一些人现在开始哀叹社交网络的非理性繁荣,也有人开始倡导更大透明度、更真实的自我表达,即反 Facebook。

确实,Path 成功做到了反 Facebook:用户量远远不如后者。如果你也赞同人们都希望尽可能有效地积累社交资本,那么在这一点上限制他们,就是一种非常有挑战性的商业模式。

为什么积累社交资本这件事扭曲了年轻人? Why Social Capital Accumulation Skews Young?

我很想看到关于社交资本的统计图表。我敢打赌,那些年轻人(特别是十几岁的孩子)应该是主宰游戏的人。很多社交网络都是年轻人的游戏,对比他们,成年人可能生活在寒武纪时代。

虽然我们都是寻求地位的猴子,但是当出现新的社交网络时,年轻人往往是第一批主力,而且可能永远都是。我们简要介绍一下,为什么会这样。

首先,成年人已经拥有较多的社交资本,比如职称、配偶、孩子、房子、不动产、汽车、家具、履历等等。而年轻人通常是社交资本方面的穷人,对于他们来说,获得社交资本的最快、最有效的途径是社交媒体(或视频游戏)。

其次,由于成年人之前已经积累了不少社交资本,他们已经掌握更有效的方式,比在社交网络上有效率得多。就像是掌握了一大笔资产之后只需要把它们放在银行等着赚利息一样。这还只是数学上的考虑,别忘了,人普遍还有一个特点,损失厌恶。

这其实关乎我们最开始讲到的第二个原则:人们会选择最有效的方式积累他们的社交资本。年轻人和老年人都要追求最佳策略。

最后,年轻人有一些过剩的而大多数成年人总是抱怨不够的东西,时间。因为年轻,他们可以浪费一些时间来探索新的社交网络,判断从它们那里获取社交资本是否具有吸引力,而大多数成年人只会等到一个社交网络真正有了一定市场才会选择进入。

年轻人的普遍现状:“有很多个我” “I contain multitudes”

青少年和二十多岁的人,比更大年龄的人更倾向于拥有多重身份。比如中学生,和同学之间是一种身份,面对家人又是另一种身份;二十多岁的人,白天在同事面前是一个身份,工作之外和朋友相处又是另一个身份。这些领域之间差距往往比较大,他们绝不愿意合并身份。

再加上年轻一代对视觉传播的偏好,这就解释了为什么年轻人的首选社交网络是 Instagram 和 Snapchat,两者都优于 Facebook。因为 Instagram 可以轻松创建多个帐户以匹配一个人的多重身份,而 Snapchat 可以为特定收件人提供最佳的视觉信息。

相比之下,Facebook 太重视对现实世界的反应和对单一身份的绑定了。

常见的社交网络曲线 Common Social Network Arcs

通过我们之前提到的效用-社交资本双轴模型,我们可以尝试理解,随着时间推移,社交网络们的发展路径是怎样的。

先发展效用,然后是社交资本

这是典型的“为工具而来,因关系而留”的发展路径。Instagram 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它从滤镜工具成长为一个基于图像的社交网络。

我认为大多数社交网络最终都要回归到实用工具,才能真正持久。刷爆硅谷的社交新概念「StaaS」:用 PoW 揭开网络效应形成秘密

先发展社交资本,然后是效用

为成名而来,因工具而留?刷爆硅谷的社交新概念「StaaS」:用 PoW 揭开网络效应形成秘密

Foursquare 对我来说就是如此。一开始,我登陆上去是想在特定地域获得一些有趣的称号。但现在,Foursquare 正在成为一个实用工具,提供给你周围地方的信息,而不仅仅是一个奇怪的分布式社交资本游戏。

Wikipedia,Reddit,Quora,微博等也是此类,用户最终会把它当一个工具使用。

只有效用,几乎没有社交资本

一些产品尝试搭建一个效用网络,但几乎不能为用户提供社交资本的获取路径,大多数 IM (即时消息)工具属于此类。它们帮你接触到熟人,几乎无法为你介绍新人。

这类产品中非常出色的可以获得超过 10 亿用户,但是它们的竞争往往十分残酷。因为在数字世界中,一项真正有用的功能太容易复制了。刷爆硅谷的社交新概念「StaaS」:用 PoW 揭开网络效应形成秘密

有社交资本,实际效用并不明显

当一个社交网络在建立真实效用之前就失去了活力,其上社交资产的贬值速度将超出你的想象。

有人可能会认为,我前面提到的 Foursquare 应该放在这里,但我真正想讨论的是 Facebook。我并不认为 Facebook 没有真实效用,在某些时候,它甚至是移动互联网本人。而且对于十几亿人来说,Messenger 也是一个非常有用的 IM 工具。刷爆硅谷的社交新概念「StaaS」:用 PoW 揭开网络效应形成秘密

但我们以美国为例,这是 Facebook 的一个关键市场,在货币化方面表现得差强人意。我认识的很多人在过去的一年里放弃了 Facebook,而这对他们的日常生活几乎没有影响。

最值得一谈的是最后一种:社交资本和效用同时存在

大多数社交网络都在一定程度上同时提供两者,但没有比微信做得更好的了。

刷爆硅谷的社交新概念「StaaS」:用 PoW 揭开网络效应形成秘密只需要对比微信和支付宝的服务列表,就可以发现 Facebook 在支付业务上的孱弱。刷爆硅谷的社交新概念「StaaS」:用 PoW 揭开网络效应形成秘密

在商业化和支付业务中是否能真正发挥出作用,取决于 Facebook 及其子公司(如 WhatsApp、Instagram)的长线思维和资源利用方式。过去他们也做了不少努力,例如改善 Facebook 的搜索体验,将 Facebook 打造为一种支付方式,甚至是在 Messenger 上引入虚拟助手。但都收效甚微。

未来,Facebook 引入加密货币,以及 Instagram 推动商业化的新尝试,是否有助于改善现状呢?

决定社交网络天花板的原因 Social Network Asymptote

1、工作证明(Proof of Work)

怎么样判断一个社交网络何时会停止增长?为什么社交网络会存在天然上限?

回到我们加密货币的类比中来,工作证明的选择是首要原因。

举个例子,以前的 Musical.ly,现在的 TikTok (抖音)。

很多人看过抖音视频,你是否试过自己拍一个?我猜,许多人没试过,而且永远也不会去尝试。

无论是什么原因,TikTok 的创作者最终都会受到工作证明的限制,并非人人都可以成为创作者并从中获得社交资本。Twitter、微博也是如此:喜欢写 140、280 个字符的人是有限的。贡献者数量决定了一个社交网络的上限。

当然,这并不是说引入工作证明是不对的。但如果你要衡量一个社交网络的真实价值,工作证明的类型是必须考虑的关键变量。它可以帮你理解为什么 Musical.ly 最终会停止增长,抖音为什么会到达上限。

想理解某个社交网络的天花板在哪儿,首先就要问,有多少人拥有在这个领域竞争并获取社交资本的技能和兴趣。

2、社交资本的通胀与贬值(Social Capital Inflation and Devaluation)

为什么对某些社交网络而言,停止增长不是终点,衰落和消亡才是?

要了解“状态即服务(Status as a Service)”业务的脆弱性,我们需要了解状态(Status)的波动性。

2.1、社交资本利率上调 Social Capital Interest Rate Hikes

我们前面讲过,如果某个社交网络取得一定的成功,它会增长到需要算法来提高分发效率的程度,以帮助大多数用户保持较高的信噪比,防范流失。这有点像是美联储通过提高利率来预防通胀。

但是当 Facebook 改变算法、将内容分发到 News Feed 中,原先的赢家察觉到问题所在了。在过去,只要通过优质内容获取到足够多的粉丝注意力,就能把它们固化下来变成一种社交资产,它意味着后续的稳定流量和触达。

但既然 Facebook 成了注意力央行,它就可以控制内容的流动性,从而遏制早期赢家滥用社交资产。虽然在 Facebook 看来必须要防范公地悲剧,但早期赢家们并没有这样的觉悟和克制。

2.2、社交资本通缩与稀缺性 Social Capital Deflation&Scarcity

社交网络的另一个风险在于:因为网络效应太过强大,太过依赖社交资本本身,一旦发生逆转,几乎没有挽回的方法。

为什么无可挽回?回到我们前面用来判断社交网络价值的模型来看,是因为它的效用往往没有真实价值。如果是一个支付工具,可以通过真实效用来维护用户。社交网络不行。

社交网络的一个永恒难题在于,它无法摆脱蒸发冷却效应。一旦拥有过多社交资本的用户选择离开,该网络中社交资本的价值将不可避免地受到影响。所以常常会发现,一批真正的头部用户流失掉之后,除非网络能够尽可能提升自己的实际效用,否则很难延缓衰落的局面。

关于这一点可以对比时尚行业来理解。时尚界会反反复复地出现繁荣和萧条期,杂志编辑和时装设计师声称的某个季节的流行款式,之所以会被接受,是因为他们之中有人掌握了话语权。这其实是掌握了时尚行业的社交资本,所以才显得有价值。

科技行业(尤指社交产品)或许需要从时尚行业中学习怎么样管理「稀缺性」。

另外一种社交资本的稀缺性可能是因为用户群体的不同导致的。比如当年轻人的父母开始玩 Facebook 时,年轻人就会选择离开。

Snapchat 怎么样减轻社交资本的贬值风险 How Snapchat Mitigate Social Capital Devaluation Risk

去年年底,Snapchat CEO 发给内部员工的备忘录惨遭泄露。Evan Spiegel 提醒团队反思一个问题,Snapchat 是否仍在坚持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成为最快的沟通方式。

这其实符合我在前面提到的社交网络分析框架:Snapchat 打算在牺牲一定的社交资本的同时推进实际效用,这是一个长期的更为稳定的策略。

熟悉 Snapchat 的人都知道,它的忠实用户基本上不使用 Facebook。Snapchat 的真正对手是 Instagram,而后者确实拥有更强的社交资本积累机制。

而 Snapchat 是怎么样持续优化社交资本搭建机制的?

最初,Snapchat 做了一个最佳好友列表,很受青少年欢迎。因为它可以在你的界面出展示彼此交流最频繁的三个人。从本质上讲,这相当于做了一块计分板,记录了用户之间“友谊”的深厚程度,并将其公开化。

这显然是一种鼓励用户积累社交资本的机制。然而从平台角度来看,这个功能存在一个很大的局限:每个用户拥有的最佳好友数非常有限。即,这套机制使得积累社交资本这事的天花板太低。

怎么样扭转这种零和机制,把用户引向一种天花板更高的玩法?Snapchat 不久后有了新的主意: Streaks (条纹)功能。刷爆硅谷的社交新概念「StaaS」:用 PoW 揭开网络效应形成秘密

这是个什么功能呢,简单来讲,如果你和朋友频繁互传照片,他的用户名旁边就会显示不同 Emoji 的状态。比如着火
刷爆硅谷的社交新概念「StaaS」:用 PoW 揭开网络效应形成秘密 | 分享给朋友: